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出自唐代贾岛的《剑客》
译文十年艰辛只为磨成一把锋利的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还未试过锋芒。
注释霜刃:形容剑锋寒光闪闪,十分锋利。
赏析“十年磨一剑”是剑客化了十年工夫精心磨制的,显出此剑非同一般,“未曾试”流露出有跃跃欲试之意,表达了诗人欲施展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
原文
贾岛《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示 一作:似)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十年磨成一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还未试过锋芒。
如今将它取出,给您一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
注释
剑客:行侠仗义的人。
霜刃:形容剑锋寒光闪闪,十分锋利。
把示君:拿给您看。
参考资料:完善
1、
《少儿国学文化经典导读》编写组.唐诗 .通辽市: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77页
赏析
贾岛诗思奇僻。这首《剑客》却率意造语,直吐胸臆,给人别具一格的感觉。诗题一作《述剑》。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
这是一把什么样的剑呢?“十年磨一剑”,是剑客花了十年工夫精心磨制的。侧写一笔,已显出此剑非同一般。接着,正面一点:“霜刃未曾试。”写出此剑刃白如霜,闪烁着寒光,是一把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说“未曾试”,便有跃跃欲试之意。现在得遇知贤善任的“君”,便充满自信地说:“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今天将这把利剑拿出来给你看看,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一种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
创作背景
相传
诗人
贾岛在
韩愈的劝说下,参加了科举考试,他天真地以为,凭着自己的才学一定能考中,所以,并不把“八百举子”放在眼里,一入考场,挥笔就写,在《病蝉》诗中,痛骂:“什么黄雀、乌鸦,都一样想害蝉。”结果被认为是“无才之人,不得采用”,与平曾等人一起落了个“考场十恶”的坏名。贾岛心知是“吟病蝉之句”得罪了有权势的人,可又无可奈何。便创作了这首自喻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宗康主编·古诗五百首 历代格律诗萃选·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5.11
赏析
这首诗全诗率意造语,直吐胸臆,语句简捷,感情强烈。“十年磨一剑”之“磨”,含有打造、磨制之意。花了十年的功夫,这剑自然非同一般。“霜刃未曾试”,即非常锋利的宝剑还没有用过,便有“跃跃欲试”之意。“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即今天把它拿出来给您看,目的是如果您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我就可以仗剑扶危。此处的“剑”,用的是比喻象征意义,托物言志,抒写作者十年寒窗,磨炼才干的生涯和远大的理想抱负。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而此剑是“十年磨一剑”,可见其制作精良足可与传说中的龙泉宝剑比肩。开篇先侧写一笔,已显示出此剑非同一般。接着,正面一点:“霜刃未曾试。
简析
《剑客》是一首五言绝句。此
诗前两句描写了剑的不平凡,后两句则希望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全诗感情奔放,气势充沛,将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自然而巧妙,语言平易,诗思明快。
贾岛诗思一贯奇僻,这首诗却率意造语、直吐胸臆,给人别具一格的感受。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411篇诗文 ► 87条名句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古文岛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