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湘(1757~1826)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清代中叶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政声廉明的清官。他出身贫寒,受家庭影响勤奋读书,年轻时便在诗及楹联创作中展露头角,被称为“岭南第一才子”。《清史稿· 列传》中称“粤诗惟湘为巨”。► 81篇诗文
罕见的对联奇才。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学形式之一,源远流长,至明清年间极为鼎盛。明朝文征明、祝枝山、唐伯虎、解缙、徐文长,清朝纪晓岚、郑板桥、宋湘等是其中佼佼者,他们所作的对联深为人们喜爱,在民间广为传颂。
“今日之东,明日之西,青山迭迭,绿水悠悠。走不尽楚峡秦关,填不满心潭欲壑。力兮项羽,智兮曹操,乌江赤壁空烦恼!忙什么?请诸君静坐片时,把寸心思前想后,得安闲处且安闲,莫教春秋佳日过。
这条路来,那条路去,风尘仆仆,驿站迢迢。带不去白璧黄金,留不住朱颜皓齿。富若石崇,贵若杨素,绿珠红拂终成梦。恨怎的?劝你解下数文,沽一壶猜三度四,遇畅饮时须畅饮,最
宋湘(1756~1826年),号芷湾,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象湖村人。其父为私塾教师。他7岁入蒙馆就读,聪敏过人,9岁能文,出口成章。
乾隆三十三年(1768),应嘉应州童子试,名列榜首。次年应童子科试,又居第一。乾隆三十五年至四十三年(1770~1778),宋湘在家一边读书一边务农。
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嘉应州学宫就读。同年应府官及学政小考,中秀才。后在广州粤秀书院就读,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因家贫,往往卖文自给。乾隆五十七年(1792)秋,宋湘37岁参加乡试,才压群芳,荣登榜首,成为解元。后在京曾在镶黄旗觉罗官学校任教习,他第一本诗集《不
著名的书法家之一。《清史稿》:“湘性豪迈,下笔显倜傥雄奇之概。”北京故宫博物馆的《龙藏宋墨题咏》评曰:“芷湾长草书,章法磊落,笔致潇洒,往往一纸书出辄为时贤所倾倒。”《清史文苑》:“宋湘除善用笔外,还能随手以竹叶蔗渣作书,而不失其妙,刚劲处似钢钩铁槊,柔韧处如烟云缭绕。”
宋湘的书法流传很广,梅州市梅县区档案馆和博物馆分别收藏有殿试考卷(复制本)、“山惟镇静生群物,海以宏深纳大川”行书对联,湖北汉阳有用竹叶书写的《伯牙琴台题壁》,广州有“粤海关”匾额,惠州有“丰湖书院”匾额和“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对联及用蔗渣代笔写的《湖上五别诗》,昆明湖大观楼北面有“千秋怀抱
宋湘在广州
一、负笈远游的穷学生
宋湘(1757~1826),作为清代中叶一位有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教育家,他与惠州丰湖书院的关系,由于其诗集《丰湖漫草、续草》,及《西湖五别诗》题刻与书院石刻门联“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的流传,早已为人们熟知,但他与广州尤其是与粤秀书院的密切关系,却甚少为人提及。本文就从这里开始。
宋湘是嘉应州(今梅县)人,27岁时在广州粤秀书院肄业。在书院,文思敏捷的宋湘很快在同学中崭露头角。“每课艺出粘堂壁,同舍皆惊讶,以为古人文”,并且获得师生称赞“文中骐骥”的美誉。但由于资用乏绝,宋湘还需在课余卖文自给
宋湘《家园杂忆四十韵》描绘了出身家世和故乡风物:
“籍隶梅州古,邦名白渡前。衡门当水曲,老屋负崖巅。”“鳞次比邻接,瓜绵一脉延。世吾过二十,族众约三千。”“鸡犬家家有,桑麻处处连,先畴耕共牧,旧泽诵兼弦。”“是岸排篁竹,逢桥有木棉。楼浓红杏雨,溪淡绿杨烟。”
宋湘故居京兆堂,始建于明嘉靖(1522-1566)年间,历代屡有修葺,坐东朝西,背靠矮山,前低后高,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悬山式堂屋,三堂四横,中轴对称,夯墙抬梁,土木石结构,白墙灰瓦。故居外有南北横屋,内屋有三堂四廊两天井,北面横屋有房14间,南面横屋有房13间,内堂屋有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