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王安石〔宋代〕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古代圣贤孟子早已去世,他的魂魄也无法招回,只有他的遗作永世长存。每次阅读其经典,就能想见他生前的风度与品格。
不怕被人视作迂腐,因为有孟子安慰自己,从而让寂寞的灵魂充满活力。
注释
孟子:名轲(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四处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传》)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简析
《孟子》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说孟子魂魄已逝、无法招回的无奈与遗憾;次句说每次阅读逝者留下的著作,试图从中追寻其往日的风采;后两句说不怕自己因思想独特、行为不合世俗而遭受的非议与排斥,因为有这样一位超凡脱俗、思想深邃的人,使自己能在孤寂中得到慰藉与启迪。全诗简短而深情,写出诗人对孟子的追忆与敬仰,也流露出不合于世的寂寞神伤。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920篇诗文 ► 757条名句
水调歌头·建炎庚戌题吴江
佚名〔宋代〕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干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