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纳兰性德〔清代〕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亮了,井台上响起了辘轳声。一夜风雨,满阶落花,凋零中透出一丝冷意。在这样一个清晨,“我”和她蓦然相逢。“我”对她一见钟情,却难以明了她迷离的眼波背后暗藏的心事。谁能明白?谁能明白呢?从此以后,无论是在簟席上辗转反侧、孤枕难眠之时,还是独对孤灯、辗转徘徊之际,我都会想念她。
注释
辘轳:井上汲水的工具。
砌:台阶。
蓦地:突然地。
省(xing):明白。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菊玲 关纪新 李红雨著.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02月第1版:第8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80页
赏析
小令首句点明了相遇的地点。纳兰生于深庭豪门,辘轳金井本是极常见的事物,但从词句一开始,这一再寻常不过的井台在他心里就不一般了。“正是”二字,托出了分量。纳兰在其它作品中也常使用“辘轳金井”这一意象,如“淅沥暗风飘金井,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忆江南》),“绿荫帘外梧桐影,玉虎牵金井”(《虞美人》)。玉虎,辘轳也。 “满砌落花红冷”既渲染了辘轳金井之地的环境浪漫,又点明了相遇的时节。金井周围的石阶上层层落红铺砌,使人不忍践踏,而满地的落英又不可遏止地勾起了词人善感的心绪。常人以落红喻无情物,红色本是暖色调,“落红”便反其意而用,既是他自己寂寞阑珊的心情写照,也是词中所描写的恋爱
创作背景
有的论者认为,纳兰除先后娶妻卢氏、官氏外,尚有侍妾一人名沈宛。也有的论者以为,纳兰有表妹,与之曾有婚约,后被选人宫中,但情深不泯,纳兰未人值侍卫时,曾乔装僧人入宫探视,等等。说法不一,但皆认为作者是因为失去爱人,为表达自己的心绪而写下这首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小桥流水著. 纳兰词经典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5:第213页
赏析二
这阕短小的《如梦令》仿佛是在描绘纳兰容若的一生,前段是满砌落花红冷,眼波心事难定的少年风流,后半段是从此簟纹灯影的忧郁惆怅,其意境心境吻合“如梦”二字。这首词最耐人咀嚼思索的便是那个“冷”字,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情境修饰语词,而是词人心绪最真实贴切的写照。
首句点明了相遇的地点。辘轳金井本是深庭豪门极常见的事物,但从词句一开始,这一寻常不过的并台在他心里就不一般了,“正是”二字,托出了分量。“满砌落花红冷”既渲染了辘轳金井之地的环境浪漫,又点明了相遇的时节。金井周围的石阶上层层落红铺砌,使人不忍践踏,而满地的落英又不可遏止地勾起了词人多愁善感的心绪。常人以落红喻无情
简析
该词首先描写了词人邂逅了一位“伊人”,却不能相遇相知,表达了他内心的无奈之情。结尾也颇为意味深长,表露了词人无尽的伤痛怅惘之情。全词情真意切,将词人内心的无奈与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余音袅袅,感人至深。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356篇诗文 ► 1284条名句
牧竖
蒲松龄〔清代〕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呜,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今有豪强子,怒目按剑,若将搏噬;为所怒者,乃阖扇去。豪力尽声嘶,更无敌者,岂不畅然自雄?不知此禽兽之威,人故弄之以为戏耳。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龚自珍〔清代〕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