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六
庾信〔南北朝〕
畴昔国士遇,生平知己恩。
直言珠可吐,宁知炭欲吞。
一顾重尺璧,千金轻一言。
悲伤刘孺子,凄怆史皇孙。
无因同武骑,归守灞陵园。
赏析
本篇为《咏怀诗》的第六首。庾信十五岁便进入东宫为太子萧统的伴读,萧统死后,萧纲立为皇太子,这时庾信成为萧纲的抄撰学士,其父庾肩吾也在东宫掌管记,“父子在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北史·庾信传》)。他二十岁即进入仕途,在仕途上也是一帆风顺,对于南梁君主的知遇之恩终生难以忘怀。入北被留之后,他先后做了西魏和北周的官。梁亡之后,他为无法报效梁朝国君的知遇之恩而苦恼,这首诗便是这种心境的反映。 诗的开头四句,便是回忆昔日在梁时所受到的知遇之恩。原来打算尽忠报国,就像蛇衔珠以报隋侯一样,那知世乱遭到变故,梁室在大乱中灭亡了。他想到豫让为智伯报仇的故事。豫让本是智伯的家臣,智伯以国士相待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420篇诗文 ► 468条名句
七步成诗
《世说新语》〔南北朝〕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