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走势图

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幽州马客吟歌辞

佚名 佚名〔南北朝〕

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
黄禾起羸马,有钱始作人。
荧荧帐中烛,烛灭不久停。
盛时不作乐,春花不重生。
南山自言高,只与北山齐。
女儿自言好,故入郎君怀。
郎著紫袴褶,女著彩裌裙。
男女共燕游,黄花生后园。
黄花郁金色,绿蛇衔珠丹。
辞谢床上女,还我十指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那劳累的马儿都累瘦弱了,那些劳苦人民常常受穷。
只有好的马料才能使瘦弱的马重新振作起来,有了钱就能过人上人的好生活了。
帐中烛火荧荧,灯火熄灭也没有停下。
要及时行乐,春天一过,花就不会重生了。
南山自认高耸,只有北山可以与其齐平。
女子自说自己好,所以倒入男儿怀里。
男的穿着紫袴骑马裤,女子穿着彩色夹裙。
男女两人一起燕燕于飞,在花园中携手游玩。
路边的黄花是郁金色的,绿蛇衔于珠丹,房事逍遥。
辞谢了床上妖娆的女子,请还我十指环。

注释
幽州马客吟:“幽州马客

创作背景

  北朝,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都极为严重,贫富悬殊,广大劳苦人民终身劳累,不得温饱,少数统治者却不劳而获,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这就不能不激起广大群众的愤懑和反抗。此诗就正是北朝的劳苦人民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所发出的不平之鸣。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国动主编;张国动,闫立君,开芳,张圣洁选注;张圣洁统稿,中国历代讽刺诗选注,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01,第33页
2、 刘炜评主编,中华人文自然百科 文学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4,第52页

赏析

  每首运用比兴,尤其第一首能打破常规,并非一般的先比后赋,这在北朝民歌中较为少见。

  “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诗以马开篇入笔,写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的快马却常常是皮包骨头、瘦弱不堪。与之相应,一生劳苦的劳动者,也常常是缺吃少穿,贫因不堪。这里吟诵了两种司空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作者引而未发,让听者自已去思索其中原因。对快马而言,它的“常瘦”是因为它是快马,它脚力强劲、能干,是公认的好马,就得出大力、流大汗、任人使唤,而人人乐用,它须终生劳作,不得休息,负荷超重,吃不上充足的饲料,只能被累瘦饿瘦。对于“剿儿”来说,他的“常贫”是因为他投错了娘胎,只能作“剿儿”。他是“剿儿”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6714篇诗文 ► 8528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斋中读书

谢灵运 谢灵运〔南北朝〕

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矧乃归山川,心迹双寂寞。
虚馆绝诤讼,空庭来鸟雀。
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
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
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阁。
执戟亦以疲,耕稼岂云乐。
万事难并欢,达生幸可托。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与阳休之书

祖鸿勋〔南北朝〕

  阳生大弟:吾比以家贫亲老,时还故郡。在本县之西界,有雕山焉。其处闲远,水石清丽,高岩四匝,良田数顷。家先有野舍于斯,而遭乱荒废,今复经始。即石成基,凭林起栋。萝生映宇,泉流绕阶。月松风草,缘庭绮合;日华云实,旁沼星罗。檐下流烟,共霄气而舒卷;园中桃李,杂松柏而葱蒨。时一牵裳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间矣。若此者久之,乃还所住。孤坐危石,抚琴对水;独咏山阿,举酒望月。听风声以兴思,闻鹤唳以动怀。企庄生之逍遥,慕尚子之清旷。首戴萌蒲,身衣缊袯,出艺粱稻,归奉慈亲。缓步当车,无事为贵,斯已适矣,岂必抚麈哉!

  而吾子既系名声之缰锁,就良工之剞劂。振佩紫台之上,鼓袖丹墀之下。采金匮之漏简,访玉山之遗文。敝精神于丘坟,尽心力于河汉。摛藻期之鞶绣,发议必在芬芳。兹自美耳,吾无取焉。尝试论之:夫昆峰积玉,光泽者前毁;瑶山丛桂,芳茂者先折。是以东都有挂冕之臣,南国见捐情之士。斯岂恶粱锦、好蔬布哉!盖欲保其七尺,终其百年耳。今弟官位既达,声华已远,象由齿毙,膏用明煎。既览老氏谷神之谈,应体留侯止足之逸。若能翻然清尚,解佩捐簪,则吾于兹,山庄可办。一得把臂入林,挂巾垂枝;携酒登巘,舒席平山,道素志,论旧款,访丹法,语玄书。斯亦乐矣,何必富贵乎?去矣阳子,途乖趣别。缅寻此旨,杳若天汉。已矣哉!书不尽言。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王中丞闻琴诗

谢朓 谢朓〔南北朝〕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
蕙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
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