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走势图

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折杨柳歌辞五首

佚名 佚名〔南北朝〕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

放马两泉泽,忘不著连羁。
担鞍逐马走,何见得马骑。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跸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郎君上马后并不去取马背上的马鞭子,而是去折杨树和柳树上的枝条。
他盘膝坐在马背上,悠闲地吹起了长笛,过往的行人听着笛声只觉愁思难忍。

我现在因为浓重的愁苦而不快乐,我愿意成为郎君的马鞭。
外出时牢牢地抓着郎君的胳膊,闲坐时盘膝在郎君身边。

我在两泉旁的小泽处、放牧我心爱的马儿,竟然忘记了给马套上马笼头。
我背着马鞍、跟随着马走,怎么不见你骑马呢?

遥看孟津河一带,茂密的杨树和柳树都随风摇曳着。
我是北族的儿郎,不理解汉族人写的诗歌。

健儿要获胜,必须依靠骏马;但快马要显

赏析

  《折杨柳歌辞》,《乐府诗集》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共五首,内容相贯,主要为征人临行之际与其情人相互赠答之词。折杨柳是古代送别的习俗,送者、行者常折柳以为留念。

  第一首是写“行客”告别亲友远行之际,“上马”理当挥鞭启程,可他却“不捉鞭”,反而探身去折一枝杨柳。柳者,留也,在古代习俗中是作为惜别的象征。这一细节,正表现出其依依惜别的心情。而此时更传来了悠悠长笛之声,岂不更令人怅惘,别情难抑!诗前三句纯用叙事代抒情,不明言离愁,而巧妙地用“柳枝”、“长笛”象征离情的事物意象作垫衬,逼出最后一句“愁杀”两字。

  第二首中,“愁不乐”点出与“郎”经常离

创作背景

  《折杨柳歌辞》,《乐府诗集》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共五首,内容相贯,主要为征人临行之际与其情人相互赠答之词。折杨柳是古代送别的习俗,送者、行者常折柳以为留念。

简析

  《折杨柳歌辞》是一组五言绝句。第一首是写行客告别亲友远行之际,上马理当挥鞭启程,可他却“不捉鞭”,反而探身去折一枝杨柳,表现出其依依惜别的心情;第二首说女子大发奇想,希望成为心上人的马鞭,终日伴随情郎身边;第三首是写放马的情形;第四首写征人遥望漫漫征程,对此行怀有隐忧;第五首是写一场激烈的马赛前的情景。全诗有议论、有描写,场景阔大,给人一种阳刚的美感。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6714篇诗文 ► 852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拟青青河边草诗

刘铄 刘铄〔南北朝〕

凄凄含露台,肃肃迎风馆。
思女御棂轩,哀心彻云汉。
端抚悲弦泣,独对明灯叹。
良人久徭役,耿介终昏旦。
楚楚秋水歌,依依采菱弹。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石塘濑听猿

沈约 沈约〔南北朝〕

噭噭夜猿鸣,溶溶晨雾合。
不知声远近,惟见山重沓。
既欢东岭唱,复伫西岩答。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林道人诣谢公

《世说新语》〔南北朝〕

  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