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使者
李贺〔唐代〕
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
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
麒麟背上石文裂,虬龙鳞下红枝折。
何处偏伤万国心,中天夜久高明月。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西王母的神鸟,还没带回长生的信息,茂陵的烟树却已深染愁色。
宫中的金盘仍在承接玉露,但茫茫的元气却收取不得。
墓道上的石兽,背上早生裂纹,石雕虬龙的鳞片多半残缺。
让天下人伤心的不是别处,是陵墓上长夜高悬的明月。
注释
昆仑使者:指为西王母当信使的青鸟。《山海经·海内北经》载,西王母居昆仑山,有三只青鸟为她取食传信。又据《汉武故事》,西王母遣使见汉武帝,约期相会,武帝曾向西王母求不死之药。
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兴平县。烟树:云雾笼罩的繁茂树木,愁色:凄愁暗淡的气氛。
金盘玉露:汉武帝晚
赏析
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借写汉武帝求仙徒劳,来嘲讽唐宪宗服药石以求长生,荒诞误国,对古今帝王追求神仙长生的愚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首联“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起笔徐纡,“无消息”与“生愁色。相对,既把诗的背景追溯到神话传说之中,又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到汉武帝刘彻身上。尽管汉武帝生前追求长生不死,喝玉露,吸元气,但结果还是葬身茂陵,与世长辞。这说明人类无法抗拒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颔联“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虽无“愁”字却延续了愁意。“愁”是诗人精心结构的意象。西王母的青鸟没有带回长生的消息是一愁,金盘承露,服食无法长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至八年(811年—813年)间。当时唐宪宗李纯听信和重用一些道人方士,想效仿汉武帝派遣使臣出使昆仑,开通西域,广求异珍,期冀长生。李贺运用借古喻手法创作出这首诗,实际上是对皇帝的讽刺和劝谏。
参考资料:完善
1、
唐李贺著、李白芍编著·李贺集·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08
简析
《昆仑使者》是一首七言古诗,是一首讽刺汉武帝妄求仙佛,以求长生之蠢行的诗作。诗的首联写汉武帝盼望昆仑使者,结果毫无消息;颔联写汉武帝用金盘承接的露水并不能使人长生不老;颈联描述汉武帝死后陵墓随着岁月的消磨而残败;尾联写明月之下,万事全无着落,只留下孤寂的陵墓而已。此诗意象氛围凄迷冷落、见识深刻;诗中借古讽今,明是讽刺汉武帝,暗是讽刺唐代帝王妄信仙佛,讽刺锋芒凌厉、声情并茂。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而身体抱恙。元和十一年(816年),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一说二十四岁)。► 255篇诗文 ► 661条名句
酬张少府
王维〔唐代〕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唯 一作:惟)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清平乐·烟深水阔
李白〔唐代〕
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
尽日感事伤怀,愁眉似锁难开。夜夜长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